作為一名普通的草原牧民,我有兩次終身難忘的進京經歷。一次是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曾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在首都北京參加了表彰大會;第二次就是今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肩負著基層群眾囑托走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和近3000名代表一起參政議政,履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偉大祖國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國家的強大讓我們牧民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我的家鄉東烏珠穆沁旗是一個典型的邊境牧業縣,邊境線長520多公里,我的家距離中蒙邊境線只有10公里。在我們嘎查(村),團結一心守護好祖國邊疆,守護好大家共建共享的綠色家園,早已成為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融入到了牧戶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得益于國家興邊富民行動、金太陽示范工程等,我們嘎查也修了柏油馬路,通上了長電,用上了4G網絡,農牧民徹底告別“油燈糞火”的生活,在為祖國守邊疆的同時也過上了現代化的新生活,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信心和決心。
我作為嘎查的黨員中心戶,負責周邊22.5萬畝范圍內數十戶牧民的聯系服務工作。這次來北京開會前,我特地到轄區挨家挨戶走訪,把鄉親們關心的惠農惠牧、科學養牧等問題都記錄下來,形成了關于推動邊疆地區鄉村振興的5個議案和建議,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牧戶使用風光電擴容補貼、人畜飲水保障等。能把大伙兒的心聲帶到北京來,我感到無比光榮和驕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我深切感受到,邊疆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步伐正在不斷加快,農牧設備機械化、智能化程度穩步提升,牧區牧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有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最讓我感到振奮的是,越來越多有知識有見識的青年選擇返鄉創業,扎根農牧區建設家鄉。我深知,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和生態屏障需要一代代草原人的接續努力。我一定把全國兩會精神原原本本帶到草原牧區,讓牧民們都能充分感受到黨和國家對邊疆民族地區的關心關懷,更加斗志昂揚地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北疆力量。
作者: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嘎達布其鎮尚都嘎查牧民 額爾敦達來(蒙古族)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03期
編輯:龍慧蕊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