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數萬人在現場見證了這個時刻——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上,56個民族的青年代表身著節日盛裝,以一首豪邁的《歌唱祖國》迎接五星紅旗莊嚴入場。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生動圖景,再次令世界矚目。
風雨同舟,民族團結譜華章。自古以來,四川省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從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各族群眾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共同建設了“天府之國”美好家園,共同創造了璀璨奪目的巴蜀文化,共同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奮斗詩篇。
乘著“太陽神鳥”的余暉,近日,記者走進成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阿壩州)、雅安市,深入社區、村寨、學校、醫院、景區,探尋四川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軌跡,傾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
一家人 “蓉”在一起
初至成都,細雨綿綿,錦官城丹桂飄香,芳草茵茵,美成了煙雨江南。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處處洋溢著旺盛的活力。
“在‘葉子’的邊緣位置,用食指和拇指壓一下,這樣才更薄、更逼真?!背啥际胸斮Q職業高級中學多功能演訓室內,面點老師向雪梅一邊捏制面點,一邊傳授制作技巧,來自多個社區的各族學員凝神靜聽、同步練習。
學員在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學習面點制作 中新社 王磊/攝
巴哈古麗是學員之一。3年前,她和丈夫、兒子從新疆喀什來到成都定居。談起如今的生活,她眉眼間滿是笑意——兒子在家附近讀幼兒園,她們夫妻倆在金牛區開了一家馕店,“我們的馕很受歡迎,每天能賣出三四百張?!彼Mㄟ^學習面點技術,豐富產品種類,把生意做得更加紅火。
作為西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過去5年,成都新增少數民族戶籍人口6.8萬人,增長率達42.2%,是同期全市戶籍人口增長率的4.5倍。這座城市以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氣魄,用務實舉措、具體行動,讓各族群眾能夠進得來、安得下、留得住、發展好。
2021年,在這所職高建成的成都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培訓基地,就是成都市推進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的生動案例。截至目前,基地已開展包括語言文字、職業技能、法律法規、中華文化等各類培訓活動26期,培訓人員達2000余人次。
為順應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趨勢,近年來,成都市重點建設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搭建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就是典型代表。
下午2點,開闊的社區廣場上,身著民族服飾的十余名居民正手持民族樂器進行日常排練,一曲罷,掌聲四起。原來,安公社區鼓勵居民組建了15個歌曲、舞蹈、民族樂器等類型的社團,吸納各民族成員355人,已開展百余場惠民演出、文化表演和公益活動。
該社區1.2萬常住人口中,藏、彝、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居民有382人。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社區主體、多元參與、群體自治等途徑,搭建了各民族自主管理平臺“民族團結一家親委員會”、文化活動平臺“社區民族之家”以及紅石榴權益維護中心、就業創業中心等6大平臺,為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重要載體。
鄰里守望心連心,社區和諧一家親。如今,安公社區形成了各族居民積極維護人居環境、倡導文明生活、開展愛心服務,攜手共建和美家園的良好氛圍。
從事餐飲行業的阿卜迪·威力,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疫情期間為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捐獻了4000個馕;退休的扎西大爺帶頭參加社區院落整治行動,發揮余熱做貢獻;漢噶阿依爭做民族聯絡員,充分發揮協調、宣傳作用,為社區建設添磚加瓦……目前,安公社區已有75名少數民族居民成為社區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務時長累計超過6000小時。
這座包容、溫暖的城市,給予遠道而來的人們脈脈溫情。為更好服務各族患者,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自2019年7月起成立由各族醫護人員組成的石榴籽示范科室?!坝谢颊叱鲈汉?,特意從西藏送來哈達,我們醫護人員都很感動?!痹摽剖易o士余航說。截至今年6月,該診室已接待少數民族患者2.4萬人次。
為推進城市民族事務治理進一步規范化、精細化和社會化,2022年,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標準(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區民族工作標準(2022年版)》,用“兩項標準”串起城市民族工作的“千條線”,助力把蓉城各族群眾融在一起。
好日子 風光無限
今年恰逢阿壩建州70周年,初次邂逅,我對全州90余萬各族兒女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故事滿懷期待。
我們從成都出發,沿高速公路一路前行,僅需兩個多小時便抵達阿壩州汶川縣。再過幾天,阿壩州首條鐵路就將開通運行。而隨著九寨黃龍機場、阿壩紅原機場通航,阿壩州在航空領域早已進入“國際化”時代。
天塹變通途,一座座橋梁、一條條公路、一道道航線翻越橫斷山脈、連通雪山草地,雪域高原上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正在形成。交通,折射出阿壩州的滄桑巨變。
岷江河畔,汶川中學迎風而立,傳出朗朗書聲。步入校園,智慧黑板、電子班牌、多功能體育館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直播式”遠程網絡教學送來了成都四中、成都七中的優質教學資源?!?·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這所學校,硬件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了與全省同步。
“我們堅持‘為民族塑魂,為家國強本’的辦學理念,不斷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提升教育品質?!睂W校黨委書記龍紹明介紹。目前,學校共有藏、羌、回、漢等各民族學生4500人。悉心培育結出累累碩果,高考本科錄取率由2011年的35.93%上升到了2022年的81.23%。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阿壩州醫療衛生事業的成績單同樣亮眼。在理縣雜谷腦鎮官田村,我們遇到了從1998年開始擔任鄉村醫生的李曉平。如今,村衛生室中設有專門的診療室,藥柜、血糖儀、血壓儀等設施一應俱全?!按逍l生室為居民提供基礎醫療衛生服務,縣里州里大醫院的醫生也會來村里,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健康體檢?!崩顣云綄︶t衛條件改善感觸頗深。
越來越鼓的“錢袋子”,是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的最好回答。近年來,阿壩州圍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將民族村寨建設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條興村富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房子越住越大,車子越開越小?!崩砜h古爾溝鎮丘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建東介紹,家家戶戶以往開著農用車拉木頭掙點辛苦錢,現在都建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飯”、開上了小轎車。從傳統農業村寨轉型為旅游精品新村,丘地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年均收入達百萬元的轉變。
“以前挖蟲草謀生,靠天吃飯?,F在不但有集體經濟、民宿旅游收入,空閑時我還編織藏族傳統花腰帶,每年可以賣好幾萬元?!?0歲的澤朗布在家中開民宿,9個房間可以接待近20人,日營業額最高可達3000元。從單純依靠種養殖業、采挖藥材,到發展民宿、旅游,丘地村不斷邁出鄉村振興新步子。
四川阿壩州理縣古爾溝鎮村民在編織腰帶 中新社 王磊/攝
為客人敬獻羌紅,敲響羊皮鼓,一起跳薩朗舞……在中國古羌城景區里,羌笛、羌繡等非遺項目的活態展示讓人目不暇接。乘著景區旅游發展的東風,茂縣坪頭村民族特色村寨效應尤其明顯。村里大力開發羌家游、農業觀光體驗游,村民收入持續增加。全村135家民宿,日營業額最高能達到47萬元。
海拔3100多米的理縣米亞羅鎮吉柯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把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了“金山銀山”?!巴饷媸茄┚?,屋內是地暖,抬頭是星空”,全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雪域吉柯成為遠近聞名的田園藏寨體驗點。
齊心協力聚共識,團結一心謀發展?!耙患胰硕家^上好日子”的愿景,逐漸在歲月中凝實。今年1至7月,阿壩州接待游客3132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62.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了31.7%和24.8%。
雄奇偉岸的雪山見證著七十載的奮進歷程,奔騰的江河奏響了新時代發展進步的恢弘樂章。如今的阿壩,目光所及,皆為勝景,一幅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畫卷正徐徐鋪展。
筑同心 和美家園
雅安東鄰成都,南界涼山,西接甘孜,北靠阿壩,國道108、318、351公路均由此經過,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由此啟程,是從成都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因此,這座城有著太多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精彩故事。
記者與雅安的緣分,始于兩年前的一次尋茶之旅。雅安是最早向青藏高原輸入茶葉的原產地,是西藏農牧區的茶葉來源地。漫長歲月中,雅安茶葉成為川藏兩地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紐帶和象征。2021年仲秋,《中國民族》雜志記者團以茶之名探訪雅安,今年的雅安之行同樣始于茶。
始建于明代的雅安茶廠,距今已有477年歷史,為西藏和其他省份涉藏州縣提供了大量優質茶。再次探訪雅安茶廠,董事長李朝貴將這兩年的新故事又一一道來?!叭缃裆娌氐貐^農牧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轉變,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為了適應各族群眾現代化生活方式,我們在堅持傳統工藝基礎上,積極進行產品創新,推出了更為人性化的包裝,還增加了科技投入,探索研制免煮茶飲品?!?/span>
“我手上的這款茶葉采自蒙頂山茶園……”在雅安茶廠直播間,工作人員沈志國正將雅安茶葉的背景知識娓娓道來。為了讓雅安的這張茶葉名片被更多人知道,雅安茶廠積極“觸網”,在2020年打造了直播間;在線下,還邀請各族群眾舉辦“圍爐煮茶”等活動,推廣雅安茶文化。如今,產品已行銷國內外。
一杯民族團結茶,一條民族團結路。在這片民族團結的熱土上,還有一所譽滿青藏高原東部的中醫醫院——天全縣中醫醫院。天全縣地處二郎山東麓,地處三州交界,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如今川藏公路G318、雅康高速貫穿全境,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區域。
醫院門診內,前來尋醫問診的患者絡繹不絕,每年門診就診超10萬人次。該院以“治好病、花錢少、服務好”深得各族群眾青睞,門診掛號費只需要1元。
“感謝高醫生的診療,我恢復得很好?!痹谇巴刀ㄊ虚_展對口支援的路途中,骨傷科二病區主任醫師高凱章就曾被患者認出。他感嘆道:“我們做的不僅僅是醫療的工作,也在做民族團結的工作?!?/span>
值得一提的是,天全縣中醫醫院針對少數民族同胞就醫人數較多的情況,施行了一系列融通民心的舉措。比如,對于經濟困難的各族群眾,減免部分醫療費用。作為天全縣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窗口,2019年,天全縣中醫醫院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兩片綠葉成就了秀寧雅安。一片茶葉,成為連接漢藏的紐帶,另一片竹葉則成就了一個神奇物種——大熊貓?!洞笮茇垏夜珗@總體規劃》提出,要設立25個入口社區,最南端的便是位于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
隨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萬年村在“人退貓進”中,迅速找準定位——利用《山海經》中對大熊貓的稱呼“貊”,搖身變為一座充滿熊貓元素的“貊貊家園”,引領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如今,這里正在申報涉藏地區特色科普基地,助力雅安建設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
立足區位優勢,雅安市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為抓手,積極搭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平臺,切實做好“融”的文章,建設和美民族走廊,取得顯著成效。
四川成都市安公社區居民在排練節目 中新社 王磊/攝
四川之行匆匆,但記者依然切實感受到了天府之國的興盛和諧、巴山蜀水的秀美安瀾、人民生活的幸福安逸……新時代治蜀興川的美麗圖景,愈加清晰可觸。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9期
文:本刊記者 張偉
責編: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