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親如一家。這是四川省各族群眾共同建設幸福家園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隨著各民族跨區域流動加速、各民族群眾向城市聚集發展以及民族地區城市化進程提速,城市民族工作對四川民族工作全局的影響越來越大。
作為省會城市,四川省成都市不僅是成渝地區極核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也是各族群眾出入新疆、西藏等地的重要樞紐。近日,記者走進成都,探尋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傾聽“天府之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
成都社區里舉行的文化活動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校建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培訓基地。截至目前,已開展包括語言文字、職業技能、法律法規、中華文化等各類培訓活動26期,培訓人員達2000余人次。該基地是成都市推進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和社區民族工作標準化建設、促進各民族互嵌式發展的重要舉措。
來自新疆喀什的學員巴哈古麗和丈夫在金牛區開了一家馕店,“我們的馕餅很受成都市民歡迎,每天能賣出300張到400張?!彼Mㄟ^學習面點技術,豐富產品樣式,把生意做得更加紅火。
各族學員在四川省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校學習面點制作技巧
2022年,為加強和改進城市和社區民族工作,四川出臺《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標準》和《四川省社區民族工作標準》,著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城市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坐落在成都市錦江區的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是成都錦欣醫療投資管理集團(以下簡稱錦欣集團)旗下的一家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為更方便各族患者就醫,該院自2019年7月起成立了由藏、羌、彝等多民族醫護人員組成的石榴籽示范科室,幫助患者解決門診就醫中的語言溝通問題。截至今年6月,科室已接待少數民族患者2.4萬余人次。
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石榴籽示范科室內的醫護人員正與患者溝通
此外,錦欣集團從2012年開始常態化開展醫療對口支援民族地區工作,對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等地的5所婦幼保健院進行援助,助力當地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醫療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來,四川省順應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趨勢,在城市中重點打造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搭建“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是四川城市民族工作的典型代表。社區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社區主體、多元參與等途徑,扎實推進社區“民族之家”核心載體建設,廣泛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走出了社區民族工作治理新路子。
成都市安公社區居民體驗刺繡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四川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隨著城市民族事務治理進一步規范化、精細化和社會化,越來越多的發展成果將更好惠及各族群眾。
記者:張偉
責編·流程制作: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