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黃河源頭,“中華水塔”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全國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古絲綢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格薩爾文化之鄉。果洛州不僅綠色優勢突出、歷史底蘊深厚,“紅色資源”同樣富集。這里是革命火種在青海的最早播撒地,紅色革命精神激勵著果洛各族兒女攻堅克難、奮勇前進,成為引領全州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和強大動力。
果洛州州府大武鎮全景 華旦/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果洛州實現了從深度貧困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全州呈現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民族和睦、社會和諧、宗教和順的良好風貌,于2019年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果洛州完整準確全面把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州各項工作的主線抓實抓好,以鞏固創建更高層次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聚力全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青海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貢獻果洛力量。
品牌化創建:強黨建 聚合力
一直以來,果洛州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牽引性工程,建立黨委政府“一把手”雙組長領導制,設立專門機構和工作專班,著力構建政治引領、黨建統領、黨政同責、社會同創、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大創建工作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果洛州委牢記殷殷囑托,認真履行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的政治責任,強化頂層設計,定期研究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及時研判解決實際困難;務實創新,完善落實領導干部直接聯系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制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穩步發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全州推行“4+N”責任監督工作機制,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進一步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
新時代新征程,果洛州將一以貫之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著力把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貫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過程各方面。按照州委“一統領四推進”總體思路,在全州推行“州級干部聯鄉、縣級干部聯村、機關聯基層、黨員聯群眾,時代出卷、干部答卷、人民閱卷”的“四聯三卷”工作機制,按照“三清三直三現場”作風要求,認真實施“九大行動”,以“一盤棋”思想、“一張網”部署、“一體化”行動,破解創建工作難題。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果洛州班瑪紅軍溝紀念館
大眾化創建:強引領 強共識
果洛州堅持把凝聚人心、增進團結作為民族工作的首要責任,在全省率先出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公約》,大力開展創建“十一進”活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突出對干部、青少年、知識分子和僧俗群眾等的宣傳教育。在全州強化典型引領,深入挖掘打造班瑪紅軍溝、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瑪多抗震救災等歷史文化資源,以身邊人、身邊事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充分運用各類媒體、文藝作品、公益廣告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線上線下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各族群眾進一步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信心,民心思穩、民心思富、民心思進成為主旋律。
新時代新征程,果洛州將深刻領悟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兩路”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著力講好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和果洛州成立近70年滄桑巨變的故事;深刻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扎實推進紅色文化、格薩爾文化、河源文化、德昂灑智文化等傳承發展;加強現代文明教育,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深入開展“五史”教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和宗教觀。
果洛各族群眾齊跳鍋莊舞
綠色化創建:強生態 顯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果洛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守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唤逅驏|流’”的使命擔當,不斷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體系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扎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創建清潔能源示范州,率先實施全域無垃圾試點工作,大力開展家園美化、國土綠化、河湖“清四亂”行動和“廁所革命”,實行黑土灘、鼠害連片治理,天藍地綠水美山青的生態安全屏障日益牢固,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各族群眾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實現了“綠富”雙贏。
保護好生態環境,不僅是果洛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果洛州將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瞄準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目標,扎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建設,全面實施“轉人、減畜、增收”工程,持續推進退牧還草、黑土灘治理等生態保護系統治理工程;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加強與央企和對口支援省市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嫁接,著力發展“風光水電牧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項目工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調結構,轉方式,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守護“中華水塔”和黃河安瀾中堅守“源頭責任”、彰顯“干流擔當”。
位于果洛州瑪多縣的星星海景區
實體化創建:抓產業 促融合
進入新時代,果洛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全州總體發展布局,融入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中心工作,融入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生態實踐,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一方面,大力培育實施高原生態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六項工程”,果洛州現已成為青海省認證基地面積最大、牲畜數量最多、產品種類最豐富的有機農牧業生產地區之一;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成功打造高原生態景觀穿越、母親河黃河感恩溯源、紅色文化感悟體驗、格薩爾史詩文化探秘等精品旅游線路,以文旅融合助推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果洛州將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把“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落實到民生工作中,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行動,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建設生態文明、增進民生福祉、發展文化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聚焦產業“四地”建設,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主動融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持續打造“雪域凈土·秘境果洛”文旅品牌,以文為媒,以旅為橋,大力培育自然教育、生態研學、康養度假、文化創意等關聯產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和“果超”等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文化交流、文藝展演和經貿合作,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果洛州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
親民化創建:惠民生 增福祉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果洛州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財政支出80%投入基層、投向民生,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民生福祉提檔升級。
全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舉措,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下真功解決教育短板和歷史欠賬,促進教育由“保學”向“優學”轉變,西寧果洛中學已成為果洛教育的“金名片”;持續加大上?!敖M團式”醫療幫扶力度,全面開展地方病、傳染病攻堅行動,積極構建縣域醫療健康共同體;加大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做好就業創業工作,不斷推動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果洛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走出了一條適合州情的發展新路子。
果洛州積極構建縣域醫療健康共同體
新時代新征程,果洛州將始終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的工作理念,把促進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第一要務,及時回應群眾期盼,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積極爭取全省“百鄉千村”示范工程和“高原美麗鄉村”項目份額,突出地域、文化、民族、行業特色,加大城鎮棚戶區和農牧民危舊房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建設三江源生態城鎮、最美果洛文化城鎮、青甘川交通通道新型城鎮、黃河源山水城鎮、青南有機畜牧業基地綠色城鎮。
果洛州的農牧民新居
果洛州境內的花(石峽)久(治)高速公路穿過一片油菜花田
制度化創建:重法治 保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州大力推進平安果洛、法治果洛建設,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以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填補基層治理的“空白點”,探索形成了“瑪沁義警”、“四級聯戶制”、班瑪經驗、牧長制、十戶長制、“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服務,以及青川毗鄰三州四縣(果洛州班瑪縣與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阿壩州壤塘縣、阿壩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共創共建等符合地方實際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
新時代新征程,果洛州將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深入開展普法宣傳,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果洛長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果洛州各族兒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譜寫新時代果洛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新篇章!
文:中共果洛藏族自治州委書記 張曉軍
責編:張偉 龍慧蕊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