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國家民委、全國工商聯在京召開“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推進會。國家民委黨組書記、主任潘岳,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衛平主持會議,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參加會議。會上,一批項目進行現場簽約。吉林、廣西民(宗)委,北京、上海市工商聯相關負責同志,有關企業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
“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是國家民委、全國工商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動員引導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邊疆地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此次會議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內蒙古考察時所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扎實推動“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助力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高位推動 意義深遠
今年初,國家民委、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了《“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四方面:一是鼓勵民營企業到邊疆投資興業,二是深化跨區域交流互動,三是助推邊疆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是助力穩就業促創業惠民生。此次推進會進一步強調,要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的全過程各方面,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重點,助推人員交流、項目合作、幫扶協作等,搭建邊疆與內地溝通往來的平臺,帶動邊疆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家民委推動落實興邊富民行動各項政策,指導地方用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落實民貿民品貸款貼息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惠及有心參與邊疆建設的民營企業。
邊疆民族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重要陣地,也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邊疆民族地區肩負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和關心邊疆地區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及邊疆9省區,擘畫邊疆高質量發展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沿邊開發開放政策體系,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前不久在內蒙古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要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給我國經濟帶來深刻影響,邊疆地區特殊戰略地位更加凸顯。邊疆地區的發展,事關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事關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施“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安邊固邊興邊工作的具體舉措,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是推進興邊富民、鄉村振興,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抓手。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邊疆發展,為民營企業到邊疆投資興業帶來新的機遇?!笆奈濉逼陂g,國家大力支持邊境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沿邊基礎設施建設、特色農牧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領域發展迎來更多機遇。黨的二十大提出,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沿邊開放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類沿邊開放平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帶來的新動能將逐步釋放,跨境金融、物流、旅游、醫療等開放合作新業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邊境縣城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和邊境貿易等功能。未來,以邊境地級市為帶動、邊境縣城和口岸為依托、抵邊村鎮為支點的邊境城鎮體系將加快構建完善。
民營企業家在邊疆建設中大有可為,邊疆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應運而生。據介紹,“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現階段的實施范圍以邊疆9省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邊境市(地、州、盟)、邊境縣(市、區、旗)為主,兼顧邊疆省區的非邊境地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5月,共有162家民營企業赴邊疆地區開展考察洽談、投資合作、公益幫扶等,實施(落地)各類項目434個,到位投資超50億元,投資額188.5億元,達成意向投資1170億元。
政府搭臺 精準匹配
6月9日,廣西“民營企業進邊疆”產業合作洽談會在崇左市舉行,吸引了230余名企業家前來探尋商機。此次洽談會共簽約產業合作項目23個,總投資額78億元,項目涉及現代農業、新材料、智能智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項目的落地,將助力廣西邊境地區發揮區位優勢,不斷完善優勢產業結構,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精準匹配,聚合資源,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印發了實施方案,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確保工作落實落細,把“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有效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融入推進“三項計劃”、融入對口支援合作和東西部協作,多渠道搭建對接合作平臺。江蘇舉行“暢通東西經脈 共謀新惠發展”無錫市惠山經開區與烏魯木齊經開區東西部共建戰略合作簽約活動,開啟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新征程。浙江將開展“健康飲茶”行動與全國民委系統對口支援工作有機結合,率先在全國開展降氟提質行動,支持5家省內磚茶類全國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做好低氟邊銷茶推廣、供應工作,以優質低氟邊銷茶惠及西藏、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等邊疆民族地區。廣西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桂在行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桂在行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營造良好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營商環境。云南結合“滬企入滇”工程,推動上海企業落戶云南,明確了每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年內引進不少于20家東部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目標。
各方充分對接協商,合力推進,使得一批體現“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的項目在邊疆民族地區落地,極大地惠及了各族群眾。河北動員今麥郎、玉星生物、藏諾藥業等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及發展布局積極助力邊疆經濟發展,目前已投資逾6億元,在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建廠,直接解決就業2000余人,帶動數萬群眾增收。吉林結合“萬企興萬村”吉林行動,推動216個重點邊境村與368戶省內民營企業對接,企業落地投資5000余萬元。計劃發展產業項目53個,開展光彩助力項目28個,提供人才支撐項目68個,以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助力邊境地區鄉村振興。重慶目前有7家民營企業到新疆、西藏投資興業,共投資8.4億元,實施8個項目。山東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參與邊疆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共13市32家企業有意愿參與,計劃總投資469億元,開展39個項目,其中16個項目已建設運營。云南充分發揮商會作用組織了民營企業文山行活動,達成框架意向投入701億元;搶抓“中老鐵路”開通帶來的新發展機遇,開展了“民營企業光彩邊疆行”西雙版納行調研,共梳理了110個項目需求供企業投資選擇。
實施方案印發后,各地迅速行動、積極謀劃、有力推進,不斷豐富和拓展民營企業與邊疆地區對接合作的平臺,促進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邊疆地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主動加強與東中部地區交流合作。東中部地區結合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等現有工作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在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維護邊疆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
企業登臺 大有作為
每天清晨,新疆麥蓋提縣喀克夏勒村的維吾爾族小伙努爾·依克木開著自家的小汽車,準時到產業園上班。2011年1月,由山東五征集團出資成立的新疆五征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麥蓋提縣,讓努爾·依克木與300多名維吾爾族員工從農民轉變成為現代產業工人。在企業的帶動下,喀克夏勒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5000元增長到2020年的21500元。公司與村“兩委”達成幫扶合作協議,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對喀克夏勒村實施了整體搬遷,在萬畝農業示范園內,建設了集中連片的安居富民點。105戶村民告別了簡陋的木板夾心房,搬進了新居,實現了“村在園區中、出門就打工”,喀克夏勒村由此成為麥蓋提縣的“明星村”。
團結繪就“同心圓”,攜手走向“現代化”。10多年來,山東五征集團積極參與新疆麥蓋提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8億元,將4萬畝戈壁荒灘變為綠洲良田。今年4月25日,為深入貫徹落實“民營企業進邊疆”的部署要求,五征集團與麥蓋提縣簽訂了國家級糧棉產業園建設框架協議,產業進邊疆再邁新步伐。
“我們到邊疆地區發展,不能做只為賺錢的小老板,更要做有責任擔當的企業家,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留一二有用事業……”這是江蘇啟安建設集團董事長殷煒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30多年扎根西藏,又反哺西藏,啟安建設集團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幫助當地各族同胞脫貧致富作為企業的社會使命。目前公司2000多名員工中,有500多人為藏族牧民。為了讓他們盡快融入新的集體,公司堅持在業務上推行一對一師徒結對、多崗位鍛煉;同時,在生活上、思想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挑起企業發展的大梁。
來自墨竹工卡縣的牧民旦珍,2021年入職啟安西藏公司。第一次接觸質檢員的崗位,她擔心勝任不了。在有經驗的漢族“師父”手把手教授下,旦珍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后來,她被調整從事文員、黨務工作,公司領導和同事們又給予悉心指導。旦珍感激地說:“有任何困難,公司領導和同事們都會及時幫助解決。只要工作積極,在企業一定有發展前途?!?/span>
在簽約活動現場,浙江省永康市智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春生與黑龍江省同江市人民政府市長李德剛共同簽署了投資興業意向書。浙江省永康市智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得益于同江的口岸優勢和良好的招商政策環境,智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000萬元在同江成立分公司,主營摩托車生產、銷售業務,預計年產值達到近1億元,可以帶動當地140多名各族群眾就業。付春生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的一名赫哲族企業家,大學畢業之后在南方創建了科技企業,如今反哺家鄉,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家鄉父老鄉親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據介紹,智展科技目前有漢、壯、滿、回、赫哲等多個民族的員工,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團結大家庭”。
邊疆地區實現繁榮發展,離不開民營企業的貢獻和民營經濟的支撐。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產業投入超過1100億元,公益投入近170億元,惠及18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4700多萬家,民營經濟對國家的稅收貢獻占比近60%、就業貢獻占比超過80%,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民營企業在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中的突出貢獻,充分證明他們是推進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企業發展的價值追求,關注支持邊疆地區發展,積極參與跨區域交流合作,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如涓涓細流一般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長河,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心聚力,在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
來源:民族團結雜志社
作者:本刊記者 許鑫
責編: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