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史話共同體
“袍”赴盛情 風華一袖——從“中國華服日”活動談起
2023-03-02 19:19

202012061332474a.jpg

2020年12月,“中國華服日”活動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中新社 劉小楚/攝


著華夏霓裳,興禮儀之邦。


“華服”,又有“衣冠”等稱謂,是指具有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基因、精神風貌,且融合當代審美的禮儀性服裝。其服裝風格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特質,體現當代社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鮮明的辨識度,適用于國際交往、文化交流、商貿往來以及日常節慶和典祭等禮儀場合。


而今,熙來攘往的尋常巷陌,春暖花開的水榭亭臺,無數華服愛好者著一襲羅衣,廣袖翩翩,環佩叮當,舉手投足間盡顯萬千風骨氣象,自中華歷史長河中款款而來。


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傳統節日上巳節,相傳也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誕辰。2018年,共青團中央發起以“新時代、新華服、新青年”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華服日”,至今已舉辦五屆。每到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掀起著華服、習漢禮的熱潮,各民族一起感受華服之美、中華之魅,成為時下頗受關注的節慶活動。


披云裳 赴佳節


春光明媚,無處不飛花。


2022年4月3日,湖北武漢園博園里,數百位華服愛好者身著形制考究的歷代華服,共赴“中國華服日”和花朝節之約,在這個“百花的生日”踏青賞花,盡展華服秀逸、青春風采。


年華似錦,云裳如畫。這是許多華服愛好者第五年相聚在“中國華服日”。


“‘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織造技藝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年4月,第四屆“中國華服日·海鏡云裳”系列活動澳門現場,講解員站在精美的緙絲團扇前,講述緙絲技藝的前世今生,來賓們無不聽得入神、看得著迷。這是華服日系列活動首次走進港澳臺地區,數百位青年赴澳門參加華服走秀,“緣山之時”“緣水之故”“緣天之行”三大篇章寓意廣闊天地山水,見證歷史文化傳承,吸引了4000多位現場觀眾和2000多萬網友參與其中。


同一時間,位于山東濟南的華山腳下也在舉辦首屆“山東華服日”系列活動。在李白的詩中,華山“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春日山景與亮麗華服相互映襯、意趣盎然。節日期間,女性服飾文化專題講座、古裝華服現代演繹秀等活動精彩紛呈,舞蹈《唐宮夜宴》、歷朝古裝華服秀、國樂表演《絲綢之路》等節目讓觀眾如癡如醉。


“中國傳統服飾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希望大家在欣賞精美華麗的服飾表演之余,能更充分了解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在回望歷史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鄙綎|省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表示。


大約一個月后,“首屆漢服博覽會·修武”暨“中國華服日·中原國風”盛典在千年古縣——河南修武開幕?,F場展示了不同朝代的制式服飾,包括禮服、常服、婚服、親子服、甲胄等不同場景和用途的傳統服飾品類,身著各式華服的“同袍”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隨著華服這一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審美的服飾勃興,自2018年開辦以來,“中國華服日”活動以中國華服發展論壇、“華服走秀”、線上“華服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聯結起越來越多的中華服飾愛好者,贏得了各族群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廣泛關注。


織錦繡 耀千年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華服,盡展“繡花工夫”。從一針一線、一條皮尺、一把剪刀到最終成型……從時光深處走來,華服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心血智慧,其嚴絲合縫、盡善盡美更是將古老華夏、大國工匠的風范充分展示。


“重回漢唐”是我國第一個漢服品牌,如今年銷售額過億元。上午8點,重回漢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繡花車間便開始忙碌了。與其他服裝相比,漢服的制作工藝更復雜、工期更長。公司生產跟單負責人介紹,要想讓設計好的一片花紋躍然“布”上,繡針引彩線上下穿梭的針數往往數以萬計。目前公司日產漢服超過500套,仍不算高產,足見其用心。


一方錦繡中,一脈相承的不只有技藝,更有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恒心與匠心。


2022年6月,“錦繡世界——2022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織繡印染技藝精品展”在海南省??谑信e辦?!斑@次展出的7件作品的面料都是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訂織的,每一件服裝從訂織面料到制版再到縫制完成,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河北省級非遺項目漢族傳統服裝服飾制作技藝傳承人趙波說。


這些年,趙波成功復制了漢代素紗褝衣、唐代半臂、宋代合領衫、元代合領袍等百余件精美漢服。他感嘆地說,交領右衽、上衣下裳、十字剪裁法都是我國漢服文化的集中表現形式,感謝老祖宗留給我們如此珍貴的文化遺產。


傳統服飾中的服飾及其元素,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


2018年中國國際時裝周,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金憓展示了以名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飽含嶺南風情的香云紗為載體,融合潮繡、苗繡等元素,設計創作的精美典雅的時裝作品;


2021年6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芙蓉鎮在土家吊腳樓群里,推出了一場展現蠟染技藝的華服秀;


2022年8月,以“大美國韻 盛世華服”為主題的“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在山東濟南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和湖北省國家級非遺項目漢繡雙雙亮相;


……


華夏有衣,襟帶天地。


華服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傳承中華民族特質,體現時代精神。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中華服飾文化歷久彌新,輝耀世界。


展自信 揚四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同袍”,是漢服愛好者們共同的名字。


2022年7月,以“服章跨海峽 華裳正青春”為主題的2022海峽青年華服節在廈門、臺北、彰化、臺南同步拉開序幕,兩岸同胞心手相牽、共賞精品。在海峽兩岸華服主題展示的舞臺上,各族青年著華服、行漢禮,一切遵從傳統禮儀。整場演出還融入了閩南傳統南音藝術、戲曲藝術、茶藝、香藝、花藝等非遺技藝。


“通過參與此次活動,我更加堅定了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服飾走上街頭、融入生活的決心?!币晃蝗A服青年設計師這樣說。


2022年12月31日晚,在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鎮,來自五湖四海的數萬名“同袍”相約西塘漢服文化周,身著各朝制式華服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江蘇大學生“貓貍”就是其中之一,“前幾年,許多人認不出我穿的是何種服飾,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華服?!蔽魈翝h服文化周活動舉辦10年來,已累計有上百萬愛好者報名參加,成為華服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


“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我永遠熱愛華服!”這是博主夜依凝在參與第五屆“中國華服日”線上“華服秀”網絡活動時寫下的評論。在她看來,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同袍”們的共同努力讓華服文化為全世界矚目。這也是全球華服愛好者們的共同心聲。


從“小眾”到“出圈”,華服“華麗轉身”的背后,是越來越多年輕一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在這種趨勢下,源自傳統經典服飾樣式,并保留其典型形制特征,結合當下時尚美學加以創新的“新漢服”應運而生,全球“同袍”層出不窮。著華服,不僅意味著度一個佳節、品一夜良宵,這份穿越千年的不凡氣度,是中華民族“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生動體現,源于各族兒女融入血脈的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強。


“很多年輕人把穿華服、喜愛華服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文化自信的一種外在表現?!薄爸袊A服日”組委會成員呂曉瑋表示。


每一件傳統服飾,都是一個文化符號。


蒙古族別具一格的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表現出游牧民族的大氣勇武、粗獷豪放;苗族服飾色彩奪目、裝飾繁復,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生活在江河之畔的赫哲族以魚皮制衣,體現了勤勞智慧、自給自足的文化內涵……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及文化心態等,都積淀于傳統服飾中,共同構成了中華服飾文化的厚重與精彩。


“中國的民族服裝太美麗了!”在美國德森學院中國民族服飾博物館參觀的外國友人表示。這座博物館是全美唯一一座以中國民族服飾命名的博物館,收藏有我國56個民族的服飾,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服飾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博物館創辦人解冰表示,要繼續通過展覽讓美國民眾感受到中華文化韻味,搭起一條連接中美文化的新的“絲綢之路”,助力中華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美好的藝術世界共享。在法國巴黎,許多華服愛好者走上街頭,為這座藝術之都增添了幾許東方韻味。2022年11月5日,杭州—巴黎“雙城漢服節”活動在法國巴黎舉行,這是第五屆“國絲漢服節”的組成部分?;顒又械闹腥A傳統美食坊、文化分享會、古典妝造講座等文化體驗活動令外國友人目不暇接?!啊畤z漢服節’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個絕佳的契機。大家可以共賞服飾之美,共品文化之韻?!闭憬ど檀髮W法語聯盟法方校長尼古拉斯表示。


服章之美,謂之華。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當下,傳統服飾“熱”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交融,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向世界展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作者:本刊記者 王怡凡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1期

責編:龍慧蕊 賈天粒  流程制作:韓東峻


出版號:CN11—4606/C 京ICP備15020131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963號   監督舉報電話:010-58130834? 舉報郵箱:zgmzxmt@163.com
亚洲日韩视频一区二区|日本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亚洲二品区|久久免费精品频无码